行业新闻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以坚实有力的中西医结合举措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互动发展
添加时间:2021-03-0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西医并重,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医药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互动发展,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是解决十四亿中国人健康保障的中国方案。总结中西医协同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和问题,通过建立中西医协同的重大传染病防治机制、健全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构建中西医结合科研重大平台,实现中西医结合创新引领,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从而推动我国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广泛而深度地介入了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在疫情防控与救治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面向人民健康的战略需求,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做法,实现传承与创新互动发展,破解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同发展的难题,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命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正是紧紧围绕中西医协同发展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一系列举措。


传承精华,建立中西医协同的重大传染病防治机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成为指导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立的为人民健康服务、防患于未然、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等诸多思想精髓及其影响延续至今,在今天健康中国建设乃至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历史上抗击瘟疫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医药是我国防治传染病的独特资源,譬如1956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禽流感,都显示出中医药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非常宝贵的实践价值。此次疫情救治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6月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未来爆发性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依然存在,总结我国独有的中西医协同的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经验,建立中国特色的传染病防治体系是当前和未来的重大任务。中医药系统在重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应第一时间参与,中医药的防治举措应全面地融入到应急预案和防控技术方案中,要重视并切实加强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的人才队伍和基地建设,在公共卫生防控机构建立中医药的部门和人员配备,提升中西医协同防治疫病的能力和效率。《政策措施》的第十条明确提出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建立国家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骨干人才库、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等具体任务,这些任务落实后将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有力地推动中西医协同防治重大传染病。


创新机制,健全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


        中西医结合有助于开展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从人体整个生命周期的维度来看,中医药防治疾病能将治疗前置,在身体出现功能性问题或者出现不适症状表现时就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注重未病的防治,具有简、便、廉、验、效的技术特点。对于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尚较薄弱、中医药优势技术应对重大疾病和常见病的尚不广泛深入的等问题,而进一步深化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国处方”。


        中西医两种医学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各有所长,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中,应坚持“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在综合性中医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经过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师承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中为主而兼学西的中医医师培养模式、以及西学中班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代中医医院管理模式等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运营实践和经验总结,应该说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主、整合西医完善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为辅,中医为主、中西医兼通、中西医整合专科执业的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并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和专科医院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医师队伍,建立具有中西医结合优势和临床服务能力的中西医结合专科团队很有必要。这样立体化综合推进才能形成患者获益最大化的中西医结合学科诊疗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政策措施》第九条正是从人员培训、科室建设、诊疗体系等方面,提出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鼓励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构建大平台,实现中西医结合创新引领


        在新冠肺炎治疗上最大的难度是无法有效地抑制造成肺损伤的过度免疫反应,以及带来严重肺损伤乃至造成多功能脏器衰竭的炎症因子风暴,现有的治疗手段都属于对症治疗、支持治疗。中医药发挥多靶点、多环节的治疗优势,取得了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明显获益。然而科学界特别关注药物的作用机制,强调在科学地评价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同时,还须用现代医学乃至现代科技的语言阐明取效的作用机制。诸如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等重大成果均是通过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实现的。


        国际国内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通过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机制研究。比如斯坦福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采用依据配体与受体作用的“锁-钥原理”建立的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中药黄芩、灯盏细辛、酸橙与陈皮的成分能够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结合,与新冠病毒表面棘突的S蛋白形成竞争,是潜在的抗新冠肺炎的化合物。多项临床研究也表明辨证论治的中药复方疗法在抑制越发严重的肺损伤和炎症因子风暴前期病变上可能有作用。这些世界科学前沿均是依托先进的技术平台和人才团队实现的,这就倒逼我们在获得确有疗效的人用经验的同时,加大投入建设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强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开展中西医结合学科专科的内涵建设,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揭示其科学机制,实现传承创新互动发展,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政策措施》第十二条提出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就是希望中西医联合在医疗领域有所突破,共克医学难题,为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进行了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西医结合再次展示了“中国处方”的优势。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政策措施》,将由多部门跨行业协同推进落实,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协同防治重大传染病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的推广,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学研究的创新,实现传承与创新的互动发展,中西医药的良性互补、协调发展。


理法方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